行业资讯 – 檸誠科技 http://192.168.10.7/data_nc Thu, 19 Oct 2023 09:32:5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4.3 http://192.168.10.7/data_nc/wp-content/uploads/2023/10/Favicon.png 行业资讯 – 檸誠科技 http://192.168.10.7/data_nc 32 32 5G+AI+视频监控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能力迈向智能新台阶 http://192.168.10.7/data_nc/5gai%e8%a7%86%e9%a2%91%e7%9b%91%e6%8e%a7%e5%8a%a9%e5%8a%9b%e5%8d%83%e8%a1%8c%e7%99%be%e4%b8%9a%e6%95%b0%e5%ad%97%e5%8c%96%e8%83%bd%e5%8a%9b%e8%bf%88%e5%90%91%e6%99%ba%e8%83%bd%e6%96%b0%e5%8f%b0/ Sun, 30 Apr 2023 09:32:00 +0000 http://192.168.10.7/data_nc/?p=2028 5G+AI+视频监控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能力迈向智能新台阶 阅读更多»

]]>

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有两大领域炙手可热——5G、AI,两者都是能够改变时代的革命性技术。人们对5G与AI的相关设想从未停止过,人工智能技术受到各领域的关注,智慧未来的设想大多基于此。随着5G、AI和视频三种技术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加速智能世界的到来。视频+AI,如今49% AI行业应用以视频为基础,视频加速了AI在行业的落地;AI+5G,5G提供的大带宽和低时延让AI的算力无所不及;5G+视频,加速超高清视频(4K/8K)普及,推动了如安防诸多等行业的智能化场景。

泛安防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与安防设备紧密相连,尤其是视频监控,从最初单一化实现了功能应用的全面升级,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清视频监控的逐步推广和普及,数以万计的监控摄像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为人们安全带来有力保障。

正是有了5G技术加持,视频监控“如虎添翼”,产业边界不断拓展,也撬开更多增长新机遇,千行百业数字化能力也会迈向智能新台阶。

5G时代,高清智能加持,千行百业加速智能化

随着视频监控的飞速发展,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无法对监控画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识别,而所需的人工也难以实现海量视频画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处理。因此,在监控摄像头的背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才是让摄像头真正变得“智能”的关键。但由于带宽资源有限、视频信号数据量庞大、实时性等问题,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直到2019年中旬国内5G牌照正式发放,这才给AI视频监控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5G通信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无线传输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ps,相比于4G网络的100Mbps,几乎提高了近100倍。因此,在5G网络的推动下,超高清、低延迟的监控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在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后,AI监控系统还能完成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分析,从而实现更有效、及时的安防措施。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分析决策的能力,有效解决人力查找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问题。4K超高清技术助力获取清晰度更高的图像资源。具有超高速、高可靠、低时延特性的5G技术,极大地满足了智能安防对网络通讯技术的信息传输带宽、速度、时延等方面的需求。5G+AI+超高清共同推动视频监控迈入“看得懂”的新时代,为安防监控摄像头行业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不可置否,安防是人工智能在中国最容易变现的行业,而视频监控在所有安防产品中的市场占比最大,超过50%,一直不缺市场和资金的追捧。Omdia数据显示,全球摄像机年发货量将从2019年的1.598亿台上涨至2024年的2.181亿台,平均增长率超过6%,其中中国占比超60%。艾瑞咨询研究院数据指出,中国AI摄像机的发货量从2017年的550万台上涨至22年的3536万台,平均增长率超过130%。这也意味着,视觉AI正快速广泛的应用。

视觉AI最核心技术就是视觉感知和智能计算。一方面,视觉感知技术从图像感知、对象感知到意图感知演进,逐步从存储回放转向多维感知融合研判决策,并进化到基于动态时空信息的事件预测,视觉感知技术从看得清、看得懂,将发展为看得透;另一方面,智能计算随着感知内容与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智能计算技术正从”识别”往”预测”发展,通过将各维度时空数据与行业知识相结合,实现精准意图预测,大大提升业务治理效率。

从视觉感知和智能计算技术发展来看,过去由于感知数据的单一和计算能力的不足,视觉智能行业并没有对5G网络的上行联接能力提出特殊的要求。高清智能加持之后,再加上在5G技术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三超能力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必将加速迈向智能新台阶。

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人类一定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万物感知是入口、万物互联是基础、而万物智能是结果。5G只是一个工具,是将来支撑人工智能存在的工具。5G和AI是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核心技术。

产业边界消融,5G+视频监控场景拓宽

纵观当下,视频监控已渗透并融入到千行百业中,而且成为一个标配,并衍生出更多的新需求。在视频社会化时代,产业边界消融,5G+视频监控场景拓宽,大有可为!

5G 技术的变革除了具有网络广覆盖大连接、高可靠低延时、增强的大宽带等优势特点外,也将快速升级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例如5G使AI能与物联网融为一体,5G可以将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上传到云端用于AI的学习与训练,AI运算结果也会通过无处不在的5G网络作用到千行百业。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冯俊兰认为,AI和5G近80%的典型应用是重叠的,5G能够支撑AI应用的大规模落地。

另外5G 在与 AI 的结合中通过 AIoT 硬件渗透至更广泛的应用中,同时还将改变传统储存和计算的模式,无线传输速度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延时将显著降低,视频清晰度将大幅提高,此前大量难以实现的功能也将快速迭代并落地。

在安防行业,5G与AI都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点。智慧安防作为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将在5G的助力之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安防监控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应用价值,不仅有利于家庭、社区、商铺、农业等泛家庭场景,也将满足医疗、港口、矿山等需要借助高清视频进行远程辅助操作的行业,安防监控将朝着多元化应用发展。

5G +AI+视频监控“更智能、更清晰、更便捷、更快速”

在视频监控领域,“超高清、更智能”视频监控是安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以往安防监控系统以往的8M的IP摄像头存在网络传输速度不够、响应迟钝、事后查证以及人工决策带来的低效率等问题,已无法满足数据采集的需要,尤其是画面中人体的微小动作、细微特征、零碎外件、设备上的小裂缝、小黑点等细节,已经超过了现有监控的可识别能力。而在5G技术和AI支持下,监控系统将能够实现海量数据高速传输、高分辨率、智能决策,超高清视频监控也因此得以发展。

短期来看,以5G+AI技术为主导的高帧频、超高清、宽动态范围的4K、8K安防监控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应用场景将成为必然的选择。AI智能算法会从视频中解析出包括人体的外观、特征、动作、行为等更多的细节信息,例如电力监控与检修方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超高清视频画面,观察电力输电线路及电力设备运行等情况等,大大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在工业制造领域,更高清的显示技术,可以代替目前生产线上的工业瑕疵监测等技术;此外,超高清视频监控甚至还可以应用于赛事直播、景点直播等方面。

在举行各类重大活动过程中,地上随地可见的网络布线、电源线、无线快速布控球套件等是一场活动的重要安保条件。如何在不破坏环境路面,又能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满足现场监控对网络和电源的需要,一直是安防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一个难题。“5G+AI+视频监控”是解决该难题的一个新组合。5G可以将监控视频快速、安全地传输到指挥中心,而基于AI的边缘计算能力,AI摄像机在设备端即可提供所有的算力支撑,从而形成新的快速布控监控方案。

在“5G+AI“技术的双重驱动之下,未来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车牌识别、目标分类等AI算法也将因为超高清视频监控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安防应用边界也将进一步拓宽。例如在繁忙的公共场所,实时精确区域人流量情况;在关键安防基础设施中,可进行异常状况智能分析;在超高清智慧社区下,进行设施、人员的监控和应急响应等。

不止于此,未来随着智能加持和5G技术能力增强,5G+AI+视频监控将拓展更多应用场景,迎来更多增长新机遇!

]]>
打开元宇宙大门的关键钥匙——XR http://192.168.10.7/data_nc/%e6%89%93%e5%bc%80%e5%85%83%e5%ae%87%e5%ae%99%e5%a4%a7%e9%97%a8%e7%9a%84%e5%85%b3%e9%94%ae%e9%92%a5%e5%8c%99-xr/ Wed, 12 Oct 2022 08:02:00 +0000 http://192.168.10.7/data_nc/?p=2073 打开元宇宙大门的关键钥匙——XR 阅读更多»

]]>

当传统的技术范式所能开拓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新出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会很快成为新的风口。

“元宇宙”,一个新奇的概念名词在2021年网络上开始蹿红,引发科技界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从去年初的Roblox将元宇宙概念写入招股书到十月Facebook宣布更名为Meta,元宇宙迅速席卷全球,成为关注的焦点。元宇宙的爆发与响应,远远高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现时的景象,一时间许多大小公司都开始入局,市场上呈现出一片“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景象,元宇宙也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深刻改变未来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虽然可谓是响爆了各业界,但时至今日,大家对元宇宙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精准的定义,造成现阶段元宇宙呈现概念先行的特点。在给足人类的叙事和想象空间的同时,元宇宙的落地应用是“骨感”的。这就使得各个行业和公司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塑造自己的元宇宙,这也使得有些企业其实已经在从事元宇宙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了,但他们自己还身在其中不自觉。发现其中实现的困难后,行业又正在经历一轮降温。而导致元宇宙产业应用滞后于概念的主要原因为涉元宇宙技术发展水平不足。

不过这不意味着大家不看好元宇宙了,而正因为技术不足,需从最初的“好奇与雄心”,进入到“理智与探索”阶段,先将眼光放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难度较低的地带,再从易到难、自浅入深。

而对于无论元宇宙如何被定义,它的核心不会改变:即通过虚拟体验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简称XR),XR技术及设备的持续迭代来不断优化用户的数字化生活体验。因此,XR作为元宇宙入门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XR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XR呢?实际上,它是包含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通过相应的硬件设备,并结合多种软件技术手段,将虚拟内容与真实场景融合,在XR虚拟演播厅中建造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目标是全面接管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并通过动作捕捉实现元宇宙中的信息输入与输出,逐渐成为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在XR时代,现实与虚拟将混合存在,推动元宇宙概念形态的诞生。

Jon Radoff曾提出过元宇宙七层构成要素,即从底层技术到生态应用需要7个层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元宇宙的落地。这可能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诸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才能去谈其应用来实践元宇宙这一宏大构想。

在现阶段比较关键的是,搭建好人们通往元宇宙的入口,不仅要保证沉浸感,还要提供给人们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体验感。

要实现这两点,发展扩展现实设备(XR)的相关技术尤为重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XR是当前虚拟和现实结合最可行的路径

在某种程度上,元宇宙甚至代表着未来的生活方式——人们同时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中,并且在现实世界中的几乎任何生活体验,都能在虚拟世界实现。

虚实相生是关键特征,体现在六个核心要素上,包括沉浸感、虚拟身份、数字资产、真实体验、虚实互联及完整的社会系统。

在未来,元宇宙的发展一方面由实向虚,实现真实体验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则是由虚向实,实现数字体验的真实化。

而XR,正是当前我们所能实现的、将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可见路径。

我们看到,无论是VR还是AR又或者MR,都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实际应用。比如,你可以在苹果商店通过AR 360度地观看一款产品,你可以在自如App上,通过VR沉浸式地完整地看到一间房子是怎样的。

2. XR硬件被普遍认为是元宇宙时代的硬件入口

关于未来的设想里,VR将能够将现实世界导入虚拟世界。比如头显设备可以配备能够实时重建现实世界模型的传感器,并对其进行装饰、修改、增强和共享。

举个例子,现在的VR看房只是“看”,但在未来,当你戴上VR头显或者眼镜等设备,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不仅能看,还能进入那个虚拟空间对房间陈设做调整,甚至还有可能躺在床上进行体验。

而AR则能将虚拟世界融合到现实世界,现在需要的一些现实场景,可能不再需要了。

比如通过AR眼镜或者其他,学校在虚拟空间里可能就能完成教学,现实中办公室的物理概念可能也不再需要。

正如Oculus首席科学家迈克尔·亚伯拉什所说,“只有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虚拟和真实交织在一起的世界时,以人为本的计算才能真正发挥出完全的潜力,而不是说通过平面端口与虚拟世界交互,这就是AR和VR的全部意义所在。”

3. XR很可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扎克伯格认为X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并将XR作为脸书未来10年战略的关键,将长期持续地进行投入。而XR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不仅仅在于XR能带来全新的世界,它同时也是计算时代关键技术的集大成者。

它不仅需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当前的关键技术能力,对算力、算法、数据的黄金三角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光学、芯片、传感、感知交互技术、操作系统等软硬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度、更高体验标准的要求。

而XR设备作为需要融入消费级日常生活的硬件载体,对每一项技术能力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稳定性、精确性、实时性、用户友好度、更低成本等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正是高技术门槛和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后下一代革命性浪潮,XR自然变成了巨头通往元宇宙的一场关键游戏。

XR竞争之战

在元宇宙的概念掀起热潮后,国内外各大公司开始加速自身的XR技术开发布局,希望率先拿到进入元宇宙的门票。

其实早在元宇宙概念大火之前的2017年,XR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过一次产业热潮。但XR设备的发展并不顺利,而是沉寂之后的一次复苏。

2021年,扎克伯格将注意力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平台,通过发展 XR等软硬件及相关生态,全力奔向元宇宙。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356.3万台,其中Oculus份额占全球VR市场的90%。Oculus已成为Meta在元宇宙布局中不可或缺的营收支柱。元宇宙作为Meta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持续投入。

谷歌在I/O 2022上发布了云XR串流服务:Immersive Stream for XR(预览版)。据悉,该服务基于Google Cloud架构,能在任何设备上的浏览器中运行AR/VR内容,特点是可流畅运行高保真3D内容。而近期,谷歌为了加快布局元宇宙,宣布正在开发OpenXR客户端,预计很快会在AR/VR头显中引入XR串流功能。

据市场情报平台CB Insights消息,2018年启始,苹果便对XR进行巨额投资,收购了超过25家公司,这些企业中至少有11家属于AR/VR和AI/机器学习类别。值得一提的是,USPTO近期公布了一项与AR/VR头显、智能眼镜相关的苹果专利,专利中指出了一种数字表冠输入和传感系统,可用来控制AR/VR头显或眼镜。

国内,自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2020年底提出“全真互联”概念后,腾讯又在今年6月XR部门宣布成立,正式进军虚拟世界的元宇宙领域。8月初,腾讯计划增持育碧股份并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的消息不胫而走,又给了业界更多想象空间。无论是重视程度与投资规模,XR均高出前述无价值业务一截。作为元宇宙入口的XR,已成为了大厂元宇宙的主战场。

阿里巴巴也成立了XR工作室,内部开始从硬件研发、事业发展、虚拟生态架构及技术开发多角度探索元宇宙,外部联合已经成熟的XR相关公司探索新的元宇宙场景。

当然不只它们,在XR领域有相关布局方面,华为、百度、小米、OV等等都有所行动。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科技巨头布局XR时,是想打造XR生态,卡位“下一代计算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XR生态,既需要有硬件作为支撑,也需要软件技术,还需要丰富的内容,以及足够多的应用,跟智能手机生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XR领域的竞争将绝不是硬件之争,而是生态之争,也极有可能会比智能手机的竞争更加激烈。

XR不是唯一的钥匙

上文中我们曾提到,要实现元宇宙的宏大世界,不能脱离基础设施建设谈应用,否则就是不太符合发展逻辑。

那紧接着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XR设备是否是唯一的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

答案是否定的——马斯克近几年一直鼓吹的脑机接口,可能是另一把钥匙;在眼镜、头显设备之外的独立App、Web AR,也是一把钥匙,我们重点讨论后者。

先来看终端的App应用,这其实限定在AR领域,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来实现,而且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并且已经被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创新性的教育、零售、导航和运动健康。

再来看Web AR,这同样限定在AR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前还在路上的、基于专用头显/眼镜设备的AR解决方案的另一种补充。

简单来说,Web AR与独立App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式不一样,Web AR是更加轻量级的、普世化的、可以跨平台移动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在苹果商店中通过AR了解产品,其实就是Web AR最直接的一种应用。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只能通过智能终端来体验AR,那人类便无法解放双手,这实际上与元宇宙所强调的强沉浸感和体验感,是相悖的。

前段时间,谷歌创意与内容策略、沉浸式合作关系全球负责人Matthieu Lorrain在一次交流中就曾这样说道:

“我认为一段时间内,移动端AR和AR眼镜都具有价值。现阶段,移动端AR可应用于社交、与周围环境互动、视觉搜索等场景,其优势在于方便易用、触摸屏交互效果稳定且准确。而可能在十年后,AR眼镜会更加普及,同时将削弱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作用。”

而就在昨天,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只有AR/VR/MR的硬件做好了,才有可能迎来元宇宙的春天。

也就是说,从现阶段来看,XR设备虽然不是唯一的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但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它会是更有想象力的一把钥匙。

第二,基础设施之外,抵达元宇宙的世界,还需要什么?

答案是极其复杂的,Roblo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维·巴舒基曾提出元宇宙所需具备的八要素: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这必然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完成,我们仅讨论相对容易实现的、也更加现实的两点:一是内容,二是应用场景。

华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C端文娱内容或成为第一阶段最重要的落地方向,游戏则是文娱行业内最主要的消费应用场景之一。

我们也看到,过去一段时间里,涌入元宇宙的玩家也无非聚焦三个切入点:XR、社交、游戏。

但与此同时,内容的成熟、硬件的成熟、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AR/VR/MR等相关硬件设备大规模普及之前,内容侧的丰富度、应用场景的拓宽,预计很难迎来大规模爆发。

(相关来源:数智界)

]]>